时间:每次持续时间3小时,一周发生3次以上,病程多超过3周
近期Hyman提出:如果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在夜间相似时间点连续1周以上发生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哭吵,也可认为发生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的可能症状
1、持续哭吵;
2、伴随腹胀,四肢屈曲;
3、突然小脸涨得通红,手脚乱踢;
4、有时会尖叫;5、角弓反张(颈背向前弯出去,整个人像弓的样子);
上述症状一般在宝宝四个月龄后明显缓解,一般等到宝宝6个月大,就完全缓解了。一般认为婴儿“肠绞痛”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家长不要过度焦虑。
Tips: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调节就可痊愈的疾病。
婴儿“肠绞痛”的原因
目前婴儿“肠绞痛”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一定关系: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可能包括胃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及消化道自身功能的不成熟。
牛奶蛋白过敏:母乳喂养的婴儿肠绞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配方奶喂养婴儿,提示牛奶中部分蛋白可能会诱导肠绞痛的发生
胃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国外研究提示,发生肠绞痛婴儿消化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乳酸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上述菌群失调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引起肠道气体过多(肠胀气)
亲子关系:研究认为,亲子间关系密切,互动较多的婴儿发生肠绞痛的概率减低。此外,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的过分焦虑也可能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发生。该推测存在一定争议,因为这个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
其他:母亲吸烟、母亲年龄增加、第一胎宝宝,这些也可能是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原因。
婴儿“肠绞痛”的诊断
婴儿“肠绞痛”的诊断需要依靠对病史的询问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有的医生会进行尝试性治疗以帮助明确诊断。作为专业的儿科医师在做出婴儿“肠绞痛”诊断前,还是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特别是肠套叠(虽然非常罕见)。
因此,笔者还是建议家长进行专科检查。当婴儿“肠绞痛”诊断相对明确后,家长反而可以放宽心态。所以说:还是给医务人员“留点活干吧!
婴儿“肠绞痛”的治疗
先请大家跟我念一句话:“发病机制越不明确,治疗手段越是多样!”
对于婴儿“肠绞痛”的治疗,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有时和同事开玩笑:“重点是治疗家长的心态。”因此,婴儿“肠绞痛”后,我会告诉家长这个不一定疾病,可能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不会持续很久,自己会消失的。当然,对于一些非常焦虑的父母,我可能会进行如下建议:
1饮食调节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牛奶或奶制品,如果2周后婴儿“肠绞痛”症状有所改善,那么母亲需要继续同样饮食回避至少至宝宝6月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那么,可以尝试运用益生菌,服用2周后,如果宝宝症状有时缓解,继续运用益生菌,如果仍无效,可以考虑给予宝宝一定药物治疗。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建议给宝宝尝试喂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2周,如有效,可考虑继续喂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无效,考虑喂养深度水解蛋白2周,如有效,考虑继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无效,改回普通配方奶喂养。
2药物使用
西甲硅油——虽然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未提示西甲硅油可以缓解婴儿“肠绞痛”但是,临床使用西甲硅油确实能缓解部分婴儿的“肠绞痛”。
益生菌——基于目前研究:益生菌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婴儿“肠绞痛”;然而,在益生菌的种类选择,运用疗程等方面不同研究的结果仍不一致,建议家长询问专业儿科医师再做出决定。
3其他
如推拿术,针灸术等——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推拿按摩可以治疗婴儿肠绞痛,但是研究证实:婴儿抚触或按摩可一定程度缓解母亲的焦虑情绪。
总的来说,婴儿“肠绞痛”对于宝宝和父母来说,可能都是一个相对痛苦的经历。但是,婴儿“肠绞痛“是一个自限性疾病(现象)。家属切莫过分担忧,特别是宝宝母亲,一定要调整好心情,和宝宝一起克服这个“难关”!
本文由「皇家生产护卫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孕产育儿知识
「皇家生产护卫队」是一支由专业医生组成的孕产育儿护卫队。我们来自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保院)。欢迎向我们提出困扰你的孕产、育儿方面的问题,我们每周都会抽空解答!
上一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