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似药性简单鉴别
使君子别名舀求子。性味:甘,温,小毒;归脾、胃经。功效:杀虫消积。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苦楝皮别名楝枣子。性味: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经。功效:杀虫,疗癣。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使君子和苦楝皮 共性为:祛杀蛔虫及娆虫,用于蛔虫证及娆虫证。差异为:使君子性味甘温,驱蛔力不及苦楝皮。并能扶脾胃,消积滞。苦楝皮性味苦寒,有毒;驱蛔力强;并能驱杀钩虫、疗癣。
3、别名
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
4、产地
四川、广东、广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5、性状鉴别
使君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有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柄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外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纹。气微香,味微甜。
6、性味归经
甘,温,小毒;归脾、胃经。
7、性能特点
杀虫消积。
8、功效主治
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9、用法用量
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用或单用,作1~2次分服。
10、注意事项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11、现代研究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树酸29.2%、硬脂酸9.1%、亚油酸9.0%、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种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戊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生物碱如N-甲基烟酸内盐、脯氨酸等。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花含矢车菊素单糖甙。
12、药理
使君子水或醇浸剂在体外可麻痹猪蛔,使君子酸钾对猪蛔也能抑制。体内、体外均有效,疗效接近山道年;使君子酸对脊神经的刺激作用大于L-谷氨酸钠。
使君子还能抑制皮肤真菌。
使君子有一定毒性
13、中药经典附方
1、治小儿蛔虫咬痛,口吐清沫:使君子(去壳)为极细末,用米饮调,五更早空心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使君子散)
2、治小儿疳蛔:使君子十个(瓦上炒,为末),甘草(胆汁浸一夕)、白芜荑各一分,苦楝子五个(炮,去核)。上末之,每服一钱,水煎服。(《幼科准绳》使君子散)
3、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疞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三岁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局方》使君子丸)
上一页
2/2